English

呼唤“大历史”意识

2001-02-28 来源:光明日报 吴锡平 我有话说

一段时间以来,影视创作中对历史题材的挖掘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这本是繁荣文艺的一件好事,但现实情况却让人困惑不已:上下五千年,纵横华夏大地,帝王将相、嫔妃官吏、侠士艺人、逸事野史……“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乐乎。这些作品大多弱化了历史背景,沉湎于“戏说”与演绎,津津乐道于所谓的“历史悬案”、“宫帏秘事”,拳头加枕头,将真实可信的历史演绎得云遮雾罩,杏花春雨。康熙乾隆武功超群,微服私访,关公与嫂夫人“眉来眼去”,还珠格格的传奇经历等等,不一而足。好看是好看了,热闹也热闹了,但其间充斥着“小历史”意识,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抹杀了历史的凝重感与教益性。太强的功利意识和商业操作使得太多的历史剧流于“游戏人生”,观众在嘻嘻哈哈一场之后一无所获。其价值如同街头快餐,过腹即忘,没有嚼头。

在这样的制作思想指导下,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影视作品中弥漫着一片虚无、媚俗的酸腐气氛,一方面,艺术家们开足马力生产,另一方面,观众看起来索然无味,专家看后忧心忡忡,感叹历史的命运的无奈。

所幸一些富有责任感的影视工作者也为我们奉献了一批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如《鸦片战争》、《雍正王朝》、《水浒传》等,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良好的摄制水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倡导了历史类影视作品制作中的“大历史”意识,它们的成功也说明,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在游离历史的“戏说”之后,应尽快回到历史自身上来,尊重历史,理解历史,营造作品中浩然天宇的大历史氛围。

“小历史”行不通,唯有倡导“大历史”意识,在忠实于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再现与创造,视野开阔,笔力雄厚,引发历史思考,激发民族壮志,这样的艺术才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